“贤贤易色”是一句汉语成语,拼音为xián xián yì sè,它的意思是关注内在的美德和品质,不把外表例如在对待婚姻关系、父母关系、朋友交往、服务君主等方面。
“贤贤易色”出自《论语·学而》一章,其中,“贤”有动词和名词两种用法。第一个“贤”作动词,表示“看中内在美德”,第二个“贤”作名词,表示“具有内在美德的人”。而“易”则表示“改变、换掉”,“色”指的是外在表现。
孔子曾经说:“喜怒不形于色”,意思是情绪的表达应该控制在内在,不要在外表上表现出来。这与“贤贤易色”的精神相同,即内在的美德是应该被重视的。
在《论语》中,弟子子夏阐述了“贤贤易色”的含义,认为应该看重实际的德行,轻视表面的姿态。在对待家庭、朋友、君主等方面,要尽心尽力,说话要诚实守信。
此外,南怀瑾先生在《论语别裁》中解释了“贤贤易色”的用法,认为“贤贤”表示对于贤人的重视,“易色”意味着应该持续改变对人对事对社会的态度。
总之,“贤贤易色”是一种重视内在美德、不重视外表的处事原则,它可以引导我们在生活中做一个有德行、具有内在美质的人。
相关推荐
© 2023-2025 百科书库. All Rights Reserved.
我来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