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曾说过:“唯女人与小人难养也,近之则不逊,远之则怨。”这句话经常被人们误解,因为以下几个原因:
1. 许多人不了解孔子说这句话的真正来源。长期以来,中国的宗法制度歧视女性,这样的思想在“女子的三从四德”、“女子无才便是德”、“头发长见识短”等语言中可以看到。人们认为孔子在这句话中歧视女性和小人,但实际上孔子所说的小人并不是指坏人。
2. 人们遇到困难和挫折时,常常习惯性地说被“小人陷害”,这使得他们们常常把孔子说的“小人”当成了坏人,而且将“唯女人与小人难养也”解读为指女人和小人的表现非常相似,表现出来的“不可理喻”的行为方式。
3. 人们习惯性地使用“唯女人与小人难养也”这句话来表达对别人的轻视和不屑之情,甚至还会把自己的过失归咎于女人和小人。
为了更好地理解孔子的原意,我们需要了解一些历史背景。中国的宗法制度是维护社会等级的制度,其中包括夫家长制、嫡长子制和一夫多妻制。在这种等级制度下,妻子生的孩子与妾生的孩子地位不同。妻子生的儿子是嫡子,而妾生的儿子是庶子,这些儿子之间的地位是不同的。财产、爵位、血统从制度上讲是由嫡长子继承,嫡传构成的系统叫嫡系,它构成的宗派叫正宗,也叫大宗。只有大宗才有带领家族祭祀祖宗的特权。女儿并不在这一等级制度中。
小人指的不是坏人,而是指地位低下的人,他们虽然地位低,但仍然是家人。他们在君子和家人之间,处于中间的位置。例如,如果君子对他们亲近,他们就会得意忘形,不尊重君子。如果君子疏远他们,他们就会抱怨。因此,孔子所说的“唯女人与小人难养也”实际上是指在女人和小人身上存在着同样的现象,都是难以相处的人。女人的表现可能表现为得寸进尺,甚至可能过分地干涉他人;小人的表现则可能是亲近时不尊重君子,被疏远时则会抱怨。
因此,误解导致了这句话的错误使用。正确理解“唯女人与小人难养也”的含义,并将其用于符合情境和语境的方式中,是表现对他人的尊重和自身教养的重要方式。
相关推荐
© 2023-2025 百科书库. All Rights Reserved.
我来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