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怀瑾先生曾说:学问并非仅仅指文学水平高低,好的文章只能说明这个人的文学好,知识渊博只能说明这个人的知识渊博;至于学问,则是指做人做事要做到好、对,这才是真正的学问。这与我们小时候老师和长辈告诉我们要好好学习“天天向上”的看法有所不同。我们以往认为多读书,掌握更多知识就等于掌握更多学问。但实际上,南怀瑾先生告诉我们,要想掌握真正的学问,只要做到做人好、做事对,就能够学到更多。
南怀瑾先生在他的著作《论语别裁》中,通过对《论语》的研究,强调了做人做事的重要性。他引用了一个有名的历史故事,讲述了一位并不善于读书的曾子门下学生——公明宣。公明宣并没有花费时间来学习如何阅读和写作,相反,他学习曾子处理各种人际关系的技能。他看到曾子在家中对待长辈、接待客人以及对下属的态度,皆是谨慎、谦虚且严格,这些,都是他想要学习的技能。曾子听到公明宣的话后,深感自愧不如,因为他欠缺的,正是公明宣所擅长的大显身手之处。
南怀瑾先生以此故事来表明,学问的目的始终是为了能够更好地做人做事。学问也可以来自各种形式的知识,包括但不限于书本、他人的经验、甚至是琐碎的生活小事。不过,要明确学习的目的不能只为了学习本身,而应为了能够更好地做人和做事,去提高自己所需的技能和技巧。
现在有些人仅仅为了学习而学习,他们对于生活中的琐事一窍不通,毕业出来后,也难以独自生活或处理工作中遇到的问题。这种情况的出现,主要原因是我们过于重视“读书”,却忽略了做人做事的重要性。与之相反,有些“留守儿童”所展现的生活技能,在现代这个快节奏的社会中,往往会受到更多人的认可和巨大的关注。
正确的学习方式应该是,既要学习应用型的技能,同时也应该注重知识的积累和阅读。学习只有在实践中才能得到真正的提高。倘若我们能够通过将所学知识灵活应用于工作实践中,那么我们将会更有信心,更有能力面对生活中的挑战。这才是真正的学问,走出去多看看,多体会生活的每一个瞬间,才会真正的获得真知灼见。
相关推荐
© 2023-2025 百科书库. All Rights Reserved.
我来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