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本大学教材是一本关于诗歌的读物,专为青年文学爱好者编写。书中展示了20世纪人类诗歌史上最灿烂的黄金时代,这是书中细腻描绘的底色。而21世纪的“匆忙生活”则在书中体现为新世纪的晨光。
俄国诗人奥西普·曼杰施塔姆为诗歌下了这样的定义:“黄金在天空舞蹈。”让我们和诗歌一起回归故乡,去缪斯的土地上尽情舞蹈吧!
“现代诗欣赏与创作”最初是为上海大学影视艺术技术学院新闻传播系开设的,后来扩展到全校本科生,成为一门公共选修课。自1987年诞生以来已问世二十余年。这本教材在2005年被上海市教委列为“上海大学影视艺术技术学院影视传播教育高地”科研项目。它的最终付梓出版,是上海大学影视艺术技术学院前行中踩下的众多脚印之一,展示了学院的脚踏实地的前行。
本书的作者戴达奎,男,笔名戴达,出生于1947年的江西婺源。他是华东师范大学中文系的毕业生,是中国作家协会的会员。他主编了上海辞书出版社的《中外童话鉴赏辞典》(2006版)和《新诗鉴赏辞典》(1991版),是中国香港崇文斋文化出版有限公司《中国童诗》的编委。2010年,他出任了吉林美术出版社“七色花童书坊”的策划兼主编,一年内他推出了60多部童书。他还曾任上海大学影视艺术技术学院新闻传播系副教授,系主任助理和文学教研室主任。他的作品入选《中国新文学大系》,童话作品在我国港台地区出版并被译成英文。
该书的第一讲描述了现代诗的“陌生化”美学意义,并且提供了生成陌生化效果的创作技巧和审美机制的合成元素。下编探讨了代诗“陌生化”创作解析,有多篇现代诗作品提供详细的分析。
第二讲则着眼于现代诗的审美视角,描述了选择和姿式的重要性。下编提供了多篇现代诗创作解析。
第三讲探索了童年思维与诗创作思维的雏形,并着重介绍了激活童年思维的情感和记忆。
在第四讲中,书中探讨了现代诗中的“原创意象”的美学价值。书中提供了详细的定义,并阐述了原型意象背后的思想和寓意。
第五讲和第六讲侧重于诗歌与传统审美的比较与分析,提供了多篇童诗和现代抒情诗作品的审美规范和意象的相关讨论。
最后,书中的后记提供了一份深刻的总结,展现了戴达奎细致入微的研究和丰富的教学经验。
相关推荐
© 2023-2025 百科书库. All Rights Reserved.
我来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