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林外史》第二十回讲述了一个小角色牛布衣的故事,从而反映了当时秀才们的生活状态。在明清时期,个人职业是一元化的,唯有通过科举考试才有可能做官。但科举难,只有秀才的人也可以在社会上找到自己的位置,比如做老师、幕僚或八股文选家。
牛布衣最初在小说中出现时是范进的幕僚,范进后来做山东学道,他的恩师周进托范进照顾启蒙学生荀玫,为此范进在选拔秀才时焦头烂额,没有找到荀玫的卷子,牛布衣提出荀玫也许早就中了,结果的确如此,让范进一喜过坛。
之后,娄三、四公子因为科举不顺,经常出怨言,反而劝他们退回老家,牛布衣前去拜访,听他们回忆在京城的故事,又请牛布衣和算命的陈和浦一同做蘧公孙和鲁小姐的媒人,一起游玩莺脰湖。
虽然牛布衣曾经做过幕僚,但没有持久的职业生涯,也许是因为范进不做学台,也许是他去了京城参加会试但没有成功。他喜欢作诗和交友,他的诗集中记录了他与一些官员的应酬和唱和,但写诗在当时被视为杂学,与八股相悖,周进、范进都反对,鲁编修也认为写诗都是邪门歪道。
虽然牛布衣喜欢与官员交往,但他本人并不是官员认,他在芜湖看望朋友时寄宿在甘露庵,年迈生病未能及时治疗,去世后老和尚在庙中给他举办了丧事,经常念经上香,又上京找他的朋友把他的棺材送回乡。
牛布衣在临死前告诉老和尚他只有六两银子,这些是他在外漂泊的全部身家,只能买一付棺材。他无儿无女,年迈的妻子千里来寻夫,生活破败,让人不禁唏嘘。哀叹着他留下的诗集,一生的朋友都在里面,能够流传下来,牛布衣甚至认为这是他唯一珍视的东西,但却让无知的牛浦郎看了,误以为只要会几首诗就可以和官人交往。
细品这个故事,我们会发现人生最重要的是和最重要的人一起成长生活,在功名富贵上急于求成,是徒劳无功的。我们要珍惜身边的人,好好经营生活,让自己的价值在生活中得到实现。
相关推荐
© 2023-2025 百科书库. All Rights Reserved.
我来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