晕轮效应是心理学中的一种认知偏误,也称为“光环效应”。它的作用在企业管理中越来越受到重视,其负面影响主要表现在组织决策上。晕轮效应起源于20世纪20年代的美国心理学家爱德华·桑戴克的研究。他认为,人们往往只从一部分出发来认识和评价人物,从而得到整体印象,这就是以偏概全的表现。桑戴克将这一现象称为“晕轮效应”或“光环作用”。这种现象不仅表现在对外貌的评价上,还表现在对服装、性格和品德等方面的认知上。在对不太熟悉的人进行评价时,这种效应更加明显。有一个与晕轮效应类似的心理现象称为“定势效应”,指的是准备好的心理状态会影响后继活动的趋向、程度和方式。定势效应主要表现在刻板印象和晕轮效应上。
举个例子,有个谜题是让人判断一位公安局长在路边同一位老人谈话时,跑过来的小孩子声称:“你爸爸和我爸爸吵起来了!”。根据定势效应,大多数成年人会认为公安局长是男性,从而难以想到正确的答案。相反,孩子没有这种心理定势的限制,可以立刻找到正确答案。
因此,在管理决策或人员评价过程中,需要避免受到晕轮效应或定势效应的影响,应该从整体和多角度考虑问题,避免依靠单一特征做出判断。
相关推荐
© 2023-2025 百科书库. All Rights Reserved.
我来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