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经济学的思维方式(原书第13版)
本书是一部另类的经典经济学教科书,风靡国际。与主流经济学教材不同,本书避免使用繁复的公式、函数和运算,而是通过深入浅出、有趣且生动的图画,将日常生活中看似毫无关联的社会现象和思维框架结合起来,展示出经济学的想象力。正如经济学家道格拉斯·诺斯
[美]保罗·海恩/[美]彼得·勃特克/[美]大卫·普雷契特科 2023-04-01 01:43:52
1
台湾好物:寻台北生活设计好店
在那里,生活的节奏缓慢而舒适,对于台湾年轻人来说,开一家独自经营的原创小店成为了理想的生活方式。在台北的大街小巷,生活设计小店如雨后春笋般生长,不仅展示出具有手工制作温度的台湾好物,还建立了人与物、人与人之间交流对话的空间。作者寻访台北四大
喜琳 2023-03-31 23:48:17
1
瞬间打动人心的设计
《瞬间打动人心的设计》是全世界最知名的设计师写给普通人的审美启蒙读物。设计无处不在,从一目了然的自动取款机,到抓人眼球的书籍封面,再到追求实用的药品包装,以及桌上咖啡杯的精美设计。全球顶级平面设计师奇普•基德曾与奥尔罕•帕慕克、村上春树等合
[美]奇普•基德(ChipKidd) 2023-03-31 21:10:59
1
为生活的设计
为什么只讨论丹麦设计而非北欧设计?是因为从历史角度来看,不仅北欧四国曾归属于丹麦的北欧大帝国,甚至英格兰、苏格兰和冰岛的大部分地区也曾是丹麦的领地。尽管他们曾经历“相爱相杀”的历史,但其文化和生活方式仍然极其相似。在20世纪,丹麦成为北欧民
李孟苏 2023-03-31 20:16:38
1
宜家的设计
本书从批判的视角,探究了宜家发展历史。宜家之所以能够取得巨大成功,是建立在瑞典国家特殊形象的基础之上。这种形象代表了社会民主与平等主义等观念,宜家也恰好将“为每个人而设计”和“民主设计”作为口号,强调物美价廉的产品。此外,宜家对功能主义设计
[瑞典]莎拉•克里斯托弗森(SARAKRISTOFFERSSON) 2023-03-31 17:23:51
1
另一种设计
A在城市中杂陈的小巷间,最近掀起了一股“另一种设计”风潮。这不仅仅是普通的艺术或者时装设计,而是更加贴近人生与生活的设计思维。这一潮流是由一位自称“不做设计的设计师”开始的,他在偏远地区开设的杂货店不为刺激消费而陈列,却受到了极高的关注与好
[日]长冈贤明 2023-03-31 15:34:14
1
儿童发展心理学:费尔德曼带你开启孩子的成长之旅(原书第6版)
由北京大学心理学系教授苏彦捷领衔翻译,全面、综合介绍儿童、青少年发展的指南,是世界著名发展心理学大师费尔德曼代表作,Ha佛大学等200多所美国高校采用的经典教材。本书以发展阶段为线索,详尽地综述了从怀孕伊始到青春期结束的发展,内容涵盖胎儿期
(美)罗伯特S.费尔德曼(RobertS.Feldman)/[美国]罗伯特·费尔德曼 2023-03-31 10:48:16
1
告別玻璃心的十三件事
如何開始培養心智堅強力量?這本《心智堅強的13種技巧》不僅是復原力方面的寶典,更是一本能夠幫助你從壞習慣中走出來的實用指南。作者AmyMorin在書中分享自己的經驗,提出13個壞習慣,探討習慣背後的原因,並提供務實的解決方法,幫助你避免這些
艾美・莫林/AmyMorin 2023-03-31 10:39:05
1
认知心理学:认知科学与你的生活(原书第5版)
KathleenM.Galotti是韦尔斯利学院心理学和经济学学士,宾夕法尼亚大学心理学硕士和博士、计算机与信息科学硕士。她是卡尔顿学院认知科学教授,并担任跨学科领域项目的负责人,该项目由她于1989年建立。此外,她还担任心理学系前系主任。
[美]凯瑟琳·加洛蒂 2023-03-31 10:28:36
1
津巴多普通心理学(原书第7版)
《津巴多普通心理学(原书第7版)》是美国著名心理学家、《心理学与生活》作者之一菲利普•津巴多扛鼎之作。全书分为14个专题,涵盖了当代心理学的各个领域。每个专题都由一个生活中的常见问题引起,然后围绕这个问题提出一系列的关键问题和核心概念,引领
PhilipG.Zimbardo/RobertL.Johnson/VivianHamilton 2023-03-31 10:14:51
1
心理学导论(原书第9版)
WayneWeiten,毕业于布拉德利大学,于1981年在伊利诺伊大学获得社会心理学博士学位。他曾任教于杜佩奇学院和圣塔克拉拉大学,并现在就职于内华达大学拉斯维加斯分校。韦登也获得了美国心理学会和杜佩奇学院的卓越教学奖,并且是美国心理学会和
[美]韦恩·韦登 2023-03-31 09:42:46
1
与内心的小孩对话
如果你曾经经历过不理想的童年,你不必感到孤单。许多父母会因其自身的人格障碍而将自己的欲望强加在孩子身上。这会导致孩子的生理和心理需求无法得到满足,从小就承受常人难以想象的压力。这种情况常常引发强烈的恐惧和惊慌,让孩子在童年时期就承受了阴影。
金伯利·罗斯(KimberleeRoth)/弗雷达·弗兰德曼(FredaB.Friedman) 2023-03-31 09:1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