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孩共和国”是在二战后由慈善家和社会活动家创办的福利机构,旨在为失去父母、流离失所的儿童提供一个纯洁的乌托邦环境。这种想法源于成年管理者们对战争创伤的投射,他们希望通过让儿童掌管自己的小社会,发现人性中真正的善良。然而,这种想法的实施是幼稚和荒唐的,而各国“小孩共和国”项目的广泛开展更是令人震惊。
这种幻想并不罕见,就像一些曾经经历磨难并取得成功的暴发户家长,他们往往溺爱自己的孩子,希望用自己的财富和资源为他们创造一个遥远的天堂,让他们远离社会的苦恼。然而,这种行为往往培养出软弱并计较的小废物。
这种社会实验的影响非常深远,一直延续到20世纪50-60年代,社会上普遍同情犯罪的青年。很多人认为这些问题青年是受害者,直到很久之后人们才意识到原因是家庭背景,人们才不再关注“小孩共和国”的概念。威廉·戈尔丁的名著《蝇王》打破了卢梭的教育神话,揭示了“摆脱成人世界的儿童式社会能创造一个更公正的世界”的幻想破灭,故事中的孩子们陷入了野蛮和残杀的状态。
然而,这样的想法只不过是一厢情愿的情感投射。接触过孩子的人都清楚,孩子并不是天使,人之初性本恶,孩子们会捏死小虫子、吃掉小动物。这种期盼儿童可以实现善良自治的想法实际上是脑子有问题,可能是二战创伤的表现之一。
然而,在历史上,很多欧洲国家进行了大规模的“小孩共和国”实验,整个成年世界似乎开始认同这种方式,并产生了许多关于儿童的专家知识和跨国交流,从精神病学、心理学、法律、教育学等方面支持“小孩共和国”的模式。成年人陷入了一种战后集体癫狂美梦之中,他们的行为和理论成为了支撑自己行为的借口。然而,这种优势只存在于成年人的思维中。
《小孩共和国:二战遗孤的社会实验》这本书客观地记述了这段鲜为人知的历史,儿童村的社会实验至今还对教育领域的一些问题产生影响。这本书值得阅读,如果读者觉得不够满足,还可以通过阅览作者们创建的专题网站来了解更多详情。
整个事件经过在现代人看来是相当扭曲的。书中介绍了几个典型案例,如美国国际救助儿童会成员朱利安夫妇为西班牙内战遗孤创办的收容所,意大利儿童村的情况以及瑞士理想主义者创造的裴斯泰洛奇儿童村。这些案例的实施方式令人不安,就像是一个扭曲的乌托邦,孩子们在被控制的自由中生活。最终,这些儿童村里发生了各种暴力行为,让人想起电影《白丝带》中的扭曲童心。这些成年人的行为令人不解,他们试图改造儿童的心灵却不愿从自身改变,这让人非常愤怒。
总的来说,《小孩共和国:二战遗孤的社会实验》这本书以客观的方式记录了这段殆思病态的历史。读者可以从中了解儿童村对教育领域的影响,同时也可以通过作者创建的专题网站进一步了解更多细节。
相关推荐
© 2023-2025 百科书库. All Rights Reserved.
发表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