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本《进入空气稀薄地带》是我在西雅图徒步了几次之后听同行的登山大佬推荐的。对于冒险和登山等活动,我一直都很感兴趣,所以我怀着好奇的心情打开了这本书。小时候,我总是幻想着环游世界和登顶珠峰等壮举,最近我也看了很多类似《白日梦想家》的电影或者游记,每看一点,我就越发想要实现我的环球旅行梦想。然而,这本书给了我一个清醒的认识。
在阅读这本书之前,我认为只要有足够的钱,登顶珠峰应该不是问题。“只要钱够,夏尔巴人会把你抬上去”,我也听过这样的说法。然而,书中对山难的详尽描述警示着我,户外运动尤其是像登顶珠峰这样的极限运动需要保持敬畏之心,一定要谨慎行事。即使有足够的钱,但我的生命完全掌握在夏尔巴人的手中。如果遭遇大风暴或暴雪,他们可能也无法自救。在那样的环境中,情景可想而知,非常恐怖。
前几天,我和队友徒步越野时迷失了方向。虽然当时是在十月份的西雅图,天气还不算特别寒冷,低温和大风肯定无法与喜马拉雅山相比,但由于错误地走到了山脊上,面对呼啸的狂风和随之而来的低温,我们已经感到力不从心,甚至无法站立。彼此的呼喊声也完全听不见,我们只能下撤到背风处,确认好路线后再继续前进。海拔不到2000米的山尚有如此危险,当陷入孤立无援、海拔8000米的境地时,情况肯定更加可怕。这样的情境让我想起书中的故事--戈兰·克洛普,他在从瑞典独自骑车到尼泊尔的艰难旅程中,经历了12900公里的艰难险阻,但在离峰顶100米的距离上选择了下撤。他是一位冒险家,也是一位勇敢的登山者,但他没有被幻想和喜悦冲昏头脑。在那样高海拔的环境下仍能保持冷静思考并做出正确的决定,真的令我敬佩。如果是我,我想我可能无法做出同样正确的选择。山就在那里,只有几百米就能站上世界之巅,而且前期已经付出了巨大的努力和代价。面对这种诱惑,我想我可能真的会冲昏头脑、一鼓作气登上去,靠着狂热的理想榨干身体中最后一丝肾上腺素,冲刺登顶。但是,如果我成功登顶后呢?我可能会觉得终于实现了心中的夙愿。然而,面对书中描述的如暴风雪和大风等下山情景,我能否还有体力和毅力继续坚持下去呢?昨天晚上读到这里,我陷入了沉思。
实际上,我觉得很难说。我不认为我一定有那样的毅力。也不认为像书中的韦瑟斯那样的生还奇迹会发生在我身上。那种奇迹可能只是萨加玛塔的施舍,而我们无法保证神会选择关照我们。除了韦瑟斯和挪威年轻人,书中给我留下深刻印象的还有难波康子和汉森。康子已经在攀登世界七大洲最高峰中的六个峰之后,只剩下珠穆朗玛峰。这很可能是她渴望登顶的原因。汉森也与她类似,在1995年的时候,他在离峰顶只有百米的垂直距离时选择了下撤。为了实现登顶的愿望,作为一名邮政工人,他同时打两份工以凑齐再次尝试所需的费用。然而,他们两人最终却将生命永远地留在了珠峰上。我认为汉森最像一个普通人,也是我最能够共情的人物之一。上一次我听说珠峰的消息还是在2019年的“珠峰大堵车”事件,那次山难造成了11人丧生。实际上,我感觉这与书中描述的1996年山难事件有些相似,都是因为登顶者过多导致道路拥堵。历史总是重复上演,很多时候,遇难也不完全是人为因素。突如其来的雪崩或者碎石也可能夺走一个人的生命。然而,无论何时,最难把握的都不是珠峰本身,而是人的心理。在海拔8700米的高度上,许多人丧命,而许多人选择折返回。一念之差可能成为一生的差别。浪漫主义者通常过于理想化地看待事物,后来才会感到后悔。如果可能的话,我希望下次能在事前好好思考,然后做出我认为正确的决定。
从阅读体验来说,我非常推荐阅读这本书!因为它是对某一事件进行全程详细报道的,所以不必担心衔接或其他问题,也不需要过多的登山知识。然而,我认为它带给你的思考远超过登山这个领域!
相关推荐
© 2023-2025 百科书库. All Rights Reserved.
发表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