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段时间没上豆瓣,最近读到这本书便上来看看,没想到现在豆瓣某些网友书评水准如此之低,我实在看不过,得说道说道:
1.批评“此书无治史之严谨,以论代史”,这老哥读那么多,连这书最基本定位都看不出来?本作明显就是作者日常文集的汇编,而其文章面向受众也很明显,就是普通民众及对历史与传统感兴趣的人,是完全普及类读物。普及类写作与学术规范一大区别:前者以论先行,重视可读性,在证据援引方面有所妥协,为的就是更广泛的传播和阅读。要是普及类文章都按照学术范式,花几千字研究郭店楚简某个语段的实际含义,谁还会去看历史普及读物?
说到拾秦晖牙慧就更离谱,但凡多读作者文章,都不至这样认为吧?秦晖确实对传统抱有温情,更多的是综合历史细节对五四以来那些过于粗野的论断多两分理解,但作者李竞恒对中国传统的态度远不止于此,其切入点更多是围绕儒家伦理展开的,这是两者最大区别。
2.批评“此书内容散乱,碎片化,标题党”,这种批评简直离谱他吗给离谱开门,离谱到家了……《岂有此理》本身显然就是独立文集汇总,日常写作文章与文章的话题与思路,没有直接关联,不是最正常不过的事吗?这也能拿来批?休谟文集还从公民,谈到婚姻,再到口才,还谈到灵魂呢。《岂有此理》尚且还有“为传统正名、驳斥五四以来谬误”为主题呢。
以上纯粹不吐不快,看到某些低水平书评忍不住多说几句。我觉得一本著作绝不是不能批评,但得找对点,连著作定位、受众都没搞清就批判一番,相当于拿明朝尚方宝剑砍清朝的官。
作者李竞恒的著作我看过不少,尤其是独立发布的文章,一般大主题都是为传统正名,对于其论证方式、援引证据是否过硬,都可以讨论,但国内正在做这事的历史作者太少了。太多太多所谓历史普及,只是为原本已经伤痕累累的国人史观多撒一把盐。很多人揣着明白装糊涂,完全无视历史与传统伦理数十年来被污名化、被解离的事实,尽作谄媚之论,迎合当下动不动就爱把道德伦理、孝悌之意批判一番的左翼思潮。李竞恒无疑是一股清流。
回到《岂有此理》本身,作者行文流畅,论证清晰,都是该作品显而易见的优点,可以看出作者学术功底是相当扎实的,只是历史这个话题,无论由谁书写,都必然充满争议与对立论据。我向来享受观察与思考论辩双方的交锋,所以我来到这里,本来只是为了看看是否有哪位朋友能确实地,对著作中的某些论证提出异议并摆出论证,很遗憾,没看到。稍微靠谱一点的对立观点都很少,除了低水平书评,就是黑子骂一句就跑——这会不会是李竞恒作品水平确实较高的侧面反映?
如果真要说,我会希望作者以后的行文要更通俗些。没错,就是某些人说作者太过“今日头条”化,在我看来,恰恰是还不够“头条”,要是我想看学术文章,我大可以翻看知网文库,本来看这样的书,我就是冲着读得畅快、读得爽去的,只要论据、论证链是过硬的,就是应该怎样通俗怎样来,这才是普及类文章应有之义。我相信作者完全有此能力,希望以后能看到更多酣畅淋漓的作品。
相关推荐
© 2023-2025 百科书库. All Rights Reserved.
发表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