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谁和我一样,不想上班是因为不想进行人际沟通的吗……”
小J说,她并不是不会沟通,而是因为身边的同事们都太会沟通了,所以衬托得她完全就是个小透明。
“别人能把自己的观点表达得简洁又清晰,也能说服不同观点的人,收获大家的认同和信任……但我,不知道是缺乏逻辑表达能力还是什么,观点也表达不好,也说服不了他人,到最后只能附和别人的观点,跟着别人的想法做事……”
“久而久之,真的特别没有存在感和成就感……你说我是不是特别糟糕特别没用啊……”
其实,我们每个人,都会有自己的不足,但一定也会有自己的长处。
比如小J,或许表达能力不如别的同事,但在倾听能力、执行能力、解决问题能力上一定有自己突出的地方。
不妨多去发现自己的这部分闪光点呀!
话说回来,想要提高自己与他人相处的能力和说服能力的话,除了掌握一些沟通技巧的话,还有一点很重要,那就是——
了解自己要与之对话的人的心理,然后从对方的心理出发,用最善巧、最无法抗拒的方式与对方沟通~
关于这一点,下面这本叫《心理学的100个基本》的书,就可以帮到大家。
书的作者陈琳,是一位心理咨询师,灵栖心理创始人。
在这本书中,她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向我们解析了100个与我们生活息息相关的心理学常见现象;
不仅仅是科普或名词解释,还向我们解释了该如何利用这些心理学知识,来增见闻、解疑惑、开心结。
其中有不少心理学知识就涉及到人际关系方面,读起来特别有启发:
1、波特定理:如何让你的主张更容易被接受。
我们应该都有过这样的经历:
小时候被父母、老师、长辈们教育,教育的内容左耳朵进右耳朵出,唯一牢牢记住的,是对方一开始对自己的那几句批评。
作者说,这在心理学上叫做「波特定理」:
“我们听了开头的批评后,脑中就开始忙于思索如何反驳对方的批评,以至于剩下的无论是赞美还是批评,统统都听不进去了。”
而这,也为我们成年后自己的社交方式提了个醒。
也就是说,如果我们想让别人能听得进去我们的发言,最好采用先扬后抑的方式。
“先认可他们,他们心理上会更容易接受,而后再提出批评,也就铺平了批评的道路,更容易达成你期望的效果。”
2、自己人效应:让别人在无形中跟随你。
作者告诉我们,心理学上有这样一个概念,即「自己人效应」,也叫「同体效应」。
意思是,在人际交往中,人们往往更喜欢把那些与自己有相似性的人当成“自己人”,对于“自己人”也会更加信赖。
所以,作者建议,我们在沟通中也可以运用「自己人效应」这个策略。
要学会倾听,在倾听中捕捉彼此的相似之处,把它放大;
要保持自我,以真实为前提,寻找真实的相似之处;
要长期主义,不要急于一时,“自己人”的好感也需要时间慢慢培养。
当然啦,熊也想要小小地提醒大家,「自己人效应」不是用来攻心的权谋,而是交往的真诚~
3、互悦机制:喜欢是相互传染的。
在恋爱里,如果知道对方对自己有好感,那么也会不自觉提高对对方的关注度;
在学校课堂上,如果某位老师对自己格外关照,那么自己也会更愿意听这位老师讲课,并且在这门课程上取得更好的成绩。
作者说,以上这种就叫「互悦机制」,即人们都喜欢那些同样喜欢自己的人。
所以,想要得到别人的喜欢的话,就先学着喜欢别人吧。
放下抱怨和成见。
真诚地接纳对方。
给予对方真诚的赞美。
所谓“将心比心,以心换心”,大概就是这么个道理~
4、登门槛效应:一个让对方难以拒绝你的套路。
大家不妨回想一下下面这个场景:
逛街或逛超市的时候,许多店铺常常推出试吃、试用、试玩的活动,还会有专门的店员在店铺门口招徕顾客。
最初我们只是抱着“就去试一下”的心态参与进了活动里;
但结果往往是,我们在这些免费活动中莫名其妙地花了更多钱。
作者说,这就是利用了心理学中的「登门槛效应」。
“我们总是乐于接受‘免费体验’这样的小邀请,在体验之后,我们就不知不觉甚至不得不接受花钱买东西的大要求。”
“人一旦接受了一个微不足道的请求,为了保持形象的一致,就可能慢慢接受越来越大的要求,就像登门槛一样,一步接一步,不知不觉就走向了高处。”
所以,如果我们也有什么事想要麻烦别人,不妨也试试同样的“得寸进尺”的方法吧。
先请求对方帮自己一个微不足道的小忙,然后再提出自己真正的请求。
ps.真正的请求,也不可以太庞大、太过分噢~
5、身体触碰度定律:触碰产生好感。
作者说,心理学家曾做过这样一个实验:
让一个男人随机找街上独行的年轻女性搭讪,对每位女性说相同的话;
不同的是,其中有一半的情况,男人会轻轻触碰对方的手臂。
一天下来,男人一共要到了30多个电话,其中有90%来自于他触碰过手臂的女性。
根据实验结果,心理学家们提出了「身体触碰度定律」,认为偶尔的身体接触,可以给心理带来强烈的暗示作用,产生好感。
而这一点当然也可以运用到我们日常的社交当中。
拍拍肩膀、握手、轻触一下手臂,过程中要根据不同的场合来判断不同的分寸,倘若分寸掌握得好,就能让双方关系更进一步。
6、刺猬效应:距离产生美。
现如今在人际关系中,人们常常会提到“边界感”。
如今的人们更注重自己的独立性,需要有自己的独立、安全空间;
当别人侵入了自己的空间,也就是跨越了交往中的边界,就会让我们感到不舒服。
事实上,作者说,心理学中早就提出了相同的话题,即「刺猬效应」。
两只刺猬,如果距离太近,各自的刺就会将对方刺得鲜血淋漓;唯有相互拉开一点距离,才能够很好地保护自己,也保护对方。
而这对我们的启发是,不要在还不了解对方的边界感需求时,就盲目地向对方示好、套近乎;
但这并不意味着“疏远”或“生疏”;
毕竟,关系的一开始最重要的是尊重,等到彼此慢慢熟悉了、彼此接纳了,再来调整两人之间的社交距离也不迟~
7、踢猫效应:别做负能量的传递员。
作者为我们讲了这样一个故事。
一位父亲在公司受了挫,一回到家,就把孩子臭骂了一顿;
孩子心里委屈,就发脾气一脚踢向身边的猫;
猫受到惊吓逃窜到街上,刚好一辆卡车经过……
“这就是「踢猫效应」,指的是对弱于自己或者等级低于自己的对象发泄不满情绪,而产生的连锁反应。”
作者希望我们明白,在人际交往中,没有人应该为我们自己的情绪而埋单。
所以,无论是面对职场同事,还是面对自己最亲近的家人,都最好不要情绪用事,以免脱口而出的话语,为彼此的关系造成无法修复的创伤。
8、惊喜效应:轻松俘获人心的秘密。
在人际交往中,比“礼物”更珍贵的,是“惊喜礼物”。
就比如,当我们忙到忘记了自己的生日,却突然收到一份朋友寄来的生日礼物,那么我们一定会惊喜万分、难以忘怀。
作者说,这就是「惊喜效应」。
“惊喜会让人与人之间建立起一种心理契约,忠诚于这段关系,从而更好地维系感情。”
所以,当想要对某人表达感谢或好感时,不妨也以小惊喜的形式吧。
惊喜不必很大,可以只是一杯奶茶、一张卡片、一个橙子;
仅凭点滴小事,就足以俘获人心~
想把话说进对方的心坎儿里,就要先走近对方的内心,而想要走近对方的内心,真诚是必杀技。
倘若真诚,没有那么多说话技巧也没关系,怀揣耐心,诚实表达就总会被听到的。
相关推荐
© 2023-2025 百科书库. All Rights Reserved.
发表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