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翰福瑟是一位备受推崇的作家,尤其是在诺贝尔文学奖的赔率中名列第一。她在理应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时刻被一位来自挪威的剧作家捷足先登。这无疑显示了约翰福瑟的影响力,也为他在2023年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预测提供了支撑。
约翰福瑟生于1959年,是挪威当代国宝级作家。她成名于12岁时,自那时起便开始了她的写作生涯。现如今,她的作品已被译成四十多种文字,并且成为世界上被演出最多次数的剧作家之一,据统计已有1000台话剧是以她的作品为蓝本在全球上演。
福瑟的作品以新挪威语写成,而她的家乡位于挪威西海岸的卑尔根,即使是在这个人烟稀少且常年阴雨绵绵的地方,她依然能从中获取创作灵感。这种寂寥的自然环境让福瑟的写作主题充满了无力的挫败感和阴郁感。
要理解福瑟作品中的水意荡漾的世界,我们必须从她常用的意向中去理解,而其中最重要的两个意向是大海和雨。大海是福瑟日常写作的灵感来源,她的书桌正对着大海,窗子距离大海只有五米远。大部分灵感来自于大海,因此要理解福瑟的作品,我们必须从大海入手。在她的作品中,大海既是风景,也是人内心的象征。大海的变化是莫测的,它并非一个刻板的图像,而是时而波光粼粼,时而巨浪滔天的危险。在风平浪静的表象下,它潜藏着威胁。福瑟的作品《有人将至》中,女主角描述了大海令人敬畏的一面:“想想看,当风乍起,惊涛拍岸,想想看秋天会是一番怎样的景象,在黑暗中,在暴雨和黑暗中,白色的巨浪和黑色的大海。”我们凝视大海的同时,也在凝视自己内心的黑暗角落:挫败感、无法与人交流的痛苦、无法挽回的遗憾、美好爱情的短暂等等。在福瑟的笔下,大海代表着死亡,是黑色的、咆哮着的,它卷起了令人惊叹的波浪,让我们无法忘记自己终将死亡的事实。
与大海不同,雨对福瑟的作品也有着重要的影响。她生活的卑尔根一年下雨的天数高达300天,因此当地流传着一个笑话,有外地人问当地小孩:“你们这里的雨什么时候会停?”小孩回答:“不知道,我才12岁。”在这种黑云压城的压迫中,福瑟的作品中的人物们生活在一种迟缓而暗流涌动的环境中。在她作品中的《一个夏日》中,她写道:“在外面的细雨中,我们绕着房子散步。”除了雨天会让人昏昏欲睡,大多数情况下,雨天会迫使人们待在室内,时间仿佛静止了。在无人交流、无处发泄的独处时光中,人们不得不面对自己的内心,反思自己的生活。当面临挫折时,我们常常不知如何应对。在福瑟的作品中,雨既像是诗句,也像是眼泪。面对这种情感,我们不禁要问:舞台上的人物和现实中的我们,追求的究竟是一种永恒不变的爱情,还是内心的宁静,或者是追求死亡以求解脱?什么让我们的内心始终暗流涌动,难以安息?在福瑟的戏剧世界中,我们可以看到自己内心深处的深海和暴雨,它们都是变化莫测的。这些作品指向着我们无法逃避的永恒命题,如人与人之间交流的隔阂,人与外部环境之间的对抗等等。福瑟的戏剧作品可以被视为每个人生活的折射,因此今年的诺贝尔文学奖颁给了福瑟,无疑是实至名归。
相关推荐
© 2023-2025 百科书库. All Rights Reserved.
发表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