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是韩炳哲老师的一本小书《爱欲之死》,讨论了和爱欲相关的一些问题,包括与他者的关系,现代人面对爱情的无能为力感,色情对爱欲的阻挠,以及爱人能力消失的本质问题。总结一句,爱是一件效率很低的事情,它不符合效率社会的成功学。
哲学家讨论很多问题的方式是透过现象看本质,其总结出来的本质,也不会受所有人的认可,但比较宝贵的是这个提取本质的能力和思考的勤奋。
爱为什么效率很低
韩炳哲一直以来都比较关注的是社会转变过程中人们意识形态的变化,聚焦到爱欲上来说,爱本身不符合效率社会的要求,他的总结是: 效率社会被“能够”所控制,规训社会被禁令、惩罚和“应该”所统治。 韩炳哲《爱欲之死》
这个其实很容易理解,比如父母叫一个孩子去做作业说:“你已经玩了好一会儿了,应该去做作业了。”经历过青春期的人会明白,“应该”二字所携带的天然引爆叛逆的力量。而效率社会给你关注的理念是——你能够做到更好,你值得拥有。
前段时间我被迫看了一则社会新闻是说一个妈妈买了一等座携女儿坐高铁,当女儿问及为什么不坐二等座时,母亲的回答是,你值得拥有最好的东西,只是受限于父母给你创造的条件,否则你应该坐商务座。你以后也要通过自己的努力去拥有最好的东西。
从韩老师的对效率社会的总结来说,这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效率社会从文化、消费、享乐的角度给你灌输的都是,你值得,你能够。这个理念“高级”的地方在于——“自我剥削比剥削他人的效率更高,你能够比你应当更具强迫性。”
那这和爱有什么关系呢
第一,爱要处理自我与他者的关系。“当今世界,自恋主题的核心追求是成功,成功可以通过确认我的业绩而与他者分离,他者就变成了我的参照物。”很多人从小被植根于生命中的,比基因还要强的东西,叫做比较,过年回家,父母亲戚会跟你说,同样在大城市的哪个孩子,一个月赚多少钱,谁又买了一辆什么样的豪华车,谁又生了第几个孩子……
我们一边反感这些说辞,因为它将小的时候说“别人家的孩子……”的这个理念扩展到了整个人生的攀比链条,一边让在生活中处处攀比,从包包,到老公,到孩子,大的方面是各个维度的成功标准,小的方面是瑜珈锻炼我们都要攀比是不是比别人做得更好更难更深,我们最怕没有度量体系的竞技和生活。从自私自恋开始,他者只是我们的坐标轴。
“爱欲会激发一种自愿的忘我和自我牺牲。”都不要说忘我和牺牲了,往往和朋友的聊天,我们都很难做到从自我中解脱出来。于是我们发现和朋友聊了一场,可能都不知道朋友的近况,更别说提升对其思想的了解。于是很多人将自己隐藏在“社恐”的外衣下面,其实是对他人的漠不关心。
第二,享乐和愉快很难在爱中得到最纯粹的提取。爱会爱而不得,当被拒绝的时候会受到伤害,当付出没有得到回报的时候会感到失落,当自恋和完美的人设因近距离相处而被揭穿时,会感到羞赧。
“爱被当成一种享乐的形式被积极化了,首先,它必须制造出愉悦感受,必须免于受到伤害、攻击、打击等负面行为的影响。这个被绩效和能力统治的社会,一切必须具备可能性、积极性和项目化的特点,无法接受爱所带来的伤害和磨难。”
爱人意味着有很大的可能性把自己暴露在风险之下,爱的效率低就在于,如果只爱自己,可以按照理想的方式去实施爱,爱人是求惊喜、回报、愉悦和享受的话,很可能落空,因为对他者无能为力,Ta会不会用我喜欢的方式对我Ta是不是时时将我放在心上Ta是不是终其一生都保证身心对我忠贞无法回答,因为我们对他者“无可占有,无可把握,无可辨识”。
“爱情的本质在于牺牲自我意识”,这和效率社会反复强调的自我实现和自恋,是相互矛盾的。
第三,爱是叙事,不是游戏、色情和信息堆叠。“色情是对情欲世俗化,旅游是将朝圣世俗化。”色情片里面最大的特点就是,会将隐私部位尽可能地扩大和清晰的表达,破坏我们对他者的想象空间。最早的朝圣是靠低效率的交通工具,走过一处处陌生的道路,探索他者的世界。而现代的高效率的工具,都可以把那些我们感到陌生的东西,完全展示在眼前。
“性是不断累积和叠加的,而爱情需要认知的提升。知识是肯定性的,因而是积累的、渐增的。认知是一个否定性的过程,包含着甄别,提炼和实践。真正的思考会随着爱欲一起升华,必须做一个好朋友、好情人,才能有思考的能力。”
现代人很流行说,明白了很多道理,却过不好自己的一生。其实这里所谓的“明白”不过是累积了这个知识点而已,我们好像知道要别人对自己好,就要先对别人好的这种讯息或者道理,但是我们从来没有认知到什么是对他者的善意与爱。
探索累积财富的人,抢着走通向成功的独木桥,累积,复制,没有人们想的那么难,勤勉是术,耐劳是术,聪慧是术,投机是术,而通向健康,幸福和充盈的道呢会不会令人分身乏术
原载于公众号“慢生活画廊”
相关推荐
© 2023-2025 百科书库. All Rights Reserved.
发表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