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部小说确实不是陀思妥耶夫斯基的杰作,甚至可以说,如果不是因为陀氏,可以无需阅读。流水账式的对白与回忆交叉推动故事前进,而其啰嗦无侧重的毛病在这一部里极为突出。我想可能其中一个原因是此时的陀氏无论是身体还是心灵早已迈入老年的行列,而以一个不到20岁的少年视角为主的小说,显然与他格格不入。或许更为重要的原因在于书中试图处理的问题在陀氏这里依然是一个尚未获得解答且痛苦彷徨的课题。
全书最精彩的段落之一,还是要数少年轮盘赌短暂的幸运的赢钱过程。陀氏对于赌博确实手到擒来。就在我以为全书可能就会以混乱平庸的状况走向结局时,突然遇到了一段真正称得上精彩的篇章,第二部的结尾,阿尔卡其为了帮助公爵再次投入轮盘赌、却被大伙冤枉偷钱并遭遇公爵背叛后,在冬天的街道上半梦半醒的状态下回忆起了母亲去寄宿学校看望自己的经历,这段回忆堪称动人。而阿尔卡其与儿时欺负自己的拉姆别尔特再次重逢就像是电影中的幻象转为现实的转场镜头一般。
可惜类似的精彩篇章太过短暂。大部分时候是简单的事情复杂化,绕来绕去,当思想未能充分细致地展开时,长篇书写便充分曝露了其语言缠绕啰嗦的缺陷。第三部第七章维尔西洛夫向阿尔卡其描述其关于黄金时代其画、焚毁杜伊勒里宫相关事件、关于黄金时代幻想的陈述,依然是俄罗斯贵族阶级的招魂,和欧洲中心主义视角下,俄罗斯作为边缘人身份的尴尬位置,和试图融入欧洲,作为欧洲思想与文明实体的守护者,上溯至希腊近至英法德,但又总是发生错位的苦闷。
全书读完,遗憾的是似乎没有一个人物形象能够生动地扎在心里,即使像维尔西洛夫这样具有双重人格的贵族人物,原本似乎应该是陀氏最擅长处理的形象,在这一部小说中在我看来也是失手,缺乏十足的可信度、行动的内在逻辑与力量,混乱似乎一直延续到结尾。不过有趣的是,结尾书中人物尼古拉·谢苗诺维奇在阅读了我(阿尔卡其)寄去的所谓“札记”手稿后给出的一段评价,恰恰符合对于陀思妥耶夫斯基这部小说的评价,不知是否是作者有意为之。“描写这种主人公是徒劳无益的,缺乏美的形式的。而且这些典型不管怎样—是昙花一现的,因此这样的小说不可能成为艺术上完美的作品。犯严重错误倒是可能的,夸大和疏忽也是可能的。不管怎样,必须作过多的猜测。但是一个作家既不愿只写历史形式的作品,又对现代问题感到苦闷,那他应该做什么呢?猜测…犯错误。不过如您所写的这样的‘札记’,我觉得可以成为未来的艺术作品的素材,成为无秩序的、但已经过去了的时代未来的景象的材料。”
相关推荐
© 2023-2025 百科书库. All Rights Reserved.
发表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