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好的告别》是我今年关于死亡主题阅读书目之一,而死亡主题的探索则是因为史铁生写在《病隙笔谈》中的一句话:“我站在死里去看生。”当时这句话给了我极大的精神震撼,铁生老师当时已经处于重病中,意识时断时续,疼痛持久而坚韧。是最接近死亡的人,而他是透过死去看待生,去抒写生命的奥秘,所以才会如此深刻,如此感人,如此震撼人心。这种深刻与震撼催生了我对于死的好奇。于是阿图·葛文德走入了我的视野。
从物质的生物性死亡开始,到精神的灵魂性死亡结束。先了解肉体,再解构灵魂。这是我理解死亡的路径。
初次踏上这条道路之时,恐惧的黑暗弥漫在胸怀,然后苏·布莱克在《法医报告》中写到:“个体出现不可逆的循环和呼吸功能停止,或不可逆的全脑(包括脑干)所有功能停止,就是有机体的死亡。”然后她告诉我死后所经历的7个阶段,让我知道肉身不过来自于自然然后归于自然,是你自己的生物性的终止但也是别的生物的新生。从法医学的角度看,死亡其实没那么可怕了。从虚无中来然后归于虚无。这中间的心魂与求索才是生之重。
合上《最好的告别》的书页,被苏·布莱克消除的对于死的恐惧又如同跗骨之疽一般自脊背攀附而来,让我汗毛耸立,如坠冰窟。原来死亡并不是最可怕的,最可怕的是无可避免的衰弱,无法掌控的躯体,无法管控的意识以及不断妥协屈服的人生。衰老后的脆弱与无助,原来最有生命价值和力量的不过短短的三四十年,初生懵懂脆弱本能使你依附父母,年老睿智脆弱本能使你依附儿女。对于照顾子女想来正常的父母都会尽心尽力,但是对于照顾以为耄耋老人却不是所有子女都有能力或者都有心力去照顾的。重心从来不公平也不均衡,当你老了,可能更多的是久病床前无孝子。
阿图·葛文德通过医学上衰老的开始征兆(摔跤开始),到心理学上年老后关注视角的收缩,然后通过对于现在病榻插管式临终的反思,无疑不是再多方位的呈现出比死亡更可怕的是衰老,比衰老更可怕的是失控,比失控更可怕的是被滥用的医学和不知底线的求生。我们从来对于死亡的认知都讳莫如深,多数人都会觉得死亡就是一瞬间的事,最多的恐惧于未知,恐惧于死亡之后的世界。但,死亡是个缓慢而不间断行进的过程。他缓慢到让你觉察不到他的存在,当你意识到的时候,你的身躯已经脆弱甚至支撑不住你的躯干了。
丧失,是衰老的主题。而如何接受这些丧失,拥有生命价值的度过这些丧失,从容甚至是坦然的走向死亡,能好好的对家人,对亲友,对所爱之人好好告别才是我们每个人更应该思考和应付的课题。他给出的方向是姑息疗法和善终服务。这个方向虽然也不尽人意,也磕磕绊绊摸索着前行,但总是给人一些尊严赴死的希望。
那么,在发展中国家的我呢?那些注重隐私,尊严,交际,分寸感的生活区在哪里呢?即使是毫无人性化的医院式养老院,无论在哪里也都是一床难求。我想到了那个在冰冷房间中独自去世的祖母,在一个雪夜,在万家团聚,烟花绚烂的冬夜,就那么孤孤单单的走了。谁都不曾见上她最后一面。当我们惊慌失措的返回时,她就那样侧躺着面对着涂绿色油漆的冰冷墙壁走向了另一个世界。那种孤寂,寒冷,凄苦,憋闷,委屈,愤怒融合进医院特有的消毒药水气味,丝丝缕缕缠绕在我的记忆之中,弥漫在死亡的尘埃中。
当你无所依靠,无从掌控,连自己躯体都背叛了你的灵魂,只能寄存于人的孝心与垂怜之中,那才是比死亡更可怕的。也许像苏·布莱克的祖父那样平时强壮的像头牛,却在家人团聚之时一头栽进面前的肉酱面中,短短几秒不受任何痛苦折磨的死去,才是一大幸运。
当你年老,死亡并不是那么可怕,丧失才是。我们现在能做的,也不过是提前做好准备,尽量坦然的去面对这些。至少,阿图·葛文德告诉了我们有一种积极的可能。人,还是要怀着点希望的。
希望我能拥有苏·布莱克祖父的幸运!
相关推荐
© 2023-2025 百科书库. All Rights Reserved.
发表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