伟人不是一生下来就到神坛之上的。后人将他们神化、道德化其实是一种疏离感,并成为一种祭祀仪式。但回到现场,他们也会遇到困难和坎坷,也会处于信息真空之中。在尚未成功之时被追亡逐北的时候,那些比冷冰冰的结论更有意义。
《梁启超:亡命,1898-1903》是许知远梁启超系列的第二部书。通过回到现场的琐碎细节,让读者更深刻地理解梁启超,也能对当时中国的处境有个概括性的了解。
戊戌六君子不再是历史书上的六个符号,而是有血有肉的像你我这样的人。历史人物传记的意义在于回到现场。康有为是懂得如何传记的,成为了梁启超形象的宣传者。作者在书中时常以康有为一个是老练、夸张煽情、追求享乐的生活方式,一个是年轻稚嫩、对时局有深刻见解、追求真爱却不得的。
从百日维新的失败开始,慈禧反攻。维新派要么下狱被杀,要么被迫流亡海外。梁启超辗转日本与美国,寻求外援。在逃亡过程中,他还积极寻求海外力量,募集资金以备后测。这期间,他向不同的日本政治力量寻求援助,各方对时局的态度和对中国的看法各有不同。而不同观点的政党上台后,对中国采取了不同的态度。只有亲身置身其间,才能看清真实情况。梁启超在其中展现了他对时局的分析能力,他能从国人与异人的对比中概括出国人的精神特点,并与各界人士交往以获得资源。
在这过程中,读者能发现历史的微妙之处。比如吉田松阴的《幽室文稿》是如何影响康有为和谭嗣同等人的。吉田松阴曾说“观望持重,今正义人比比皆然,是为最大下策,何如轻快直率,打破局面”,又说“天下之不见血久矣,一见血丹赤喷出,然后事可为也”。谭嗣同的言论则表达了类似的观点。这些观点揭示了文化的接纳和中国历史中的暴力。鲁迅在此方面是非常真实的。
王安石曾有一首《读史》,“当时黮暗犹承误,末俗纷纭更乱真”。历史的琐碎与复杂以及人事之间的纠葛如今仍然难以厘清。所以我们也不必成为“独守千秋纸上尘”的腐儒。读历史的意义在于什么呢?对我来说,这本书让我摆脱了神化的迷思,明白了康有为、梁启超等人身上的光环和滤镜只是表面。只有将他们拉下神坛,普通人才能从他们身上得到借鉴。所谓的庸俗化、窄化历史人物,对作者来说顾虑并不重要。孟夫子都说以合乎意志,才是真正的收获。
相关推荐
© 2023-2025 百科书库. All Rights Reserved.
发表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