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前我们只关注犯罪手法的“高妙”,却忽略了犯罪动机,而犯罪动机才是一切的起点。
在阅读推理小说时,我发现重点并不在犯罪手法上。文章大约1/3的部分已经揭示了凶手的身份,并大致展示了可能的犯罪动机,野野口的手稿更加坚定了我的信念。也许是出于对情人的爱意,或者是对麻木生活的承受,在最后他杀死了日高。中间的一些疑点都被压抑了下去,比如,为什么在情人去世后仍然继续写捧日高的影子作家手记。这些威胁并没有像能让影子作家不顾一切写下去的。
加贺警官持续地追踪这个案件,让我意识到这事情还没有结束。然而,我没有想到的是,这个犯罪动机居然是由野野口捏造的。他为了犯罪而犯罪,因为知道自己身体的原因,死亡是不可避免的,所以刻意犯下罪行,被捕后也没有过多的辩护,看起来他顺理成章地解释了犯罪动机。但是,在这么多年过去后,影子作家忍不住想要动手,这让我觉得有些不妥。
直到加贺警官追查到底,询问他们的共同朋友和初中同学,我才发现野野口的手记全都是谎言……他故意编造这些来让人相信“自己是一个长期受压迫的受害者”。
最后那章解释让我惊讶不已。我知道书名肯定会对文章起推动作用,但我没想到恶意竟然是这样的!
只是因为偏见,仅仅是因为对同级同学的不喜欢,不喜欢看到他们比自己过得更好,比自己更早成为著名作家。因为同学手里握有欺负自己的把柄,即使这个同学永远没有展示出来(可以推测是为了保护),出于各种恶意交织在一起,导致你布局杀死了同学,不仅让同学在生理上死亡,还制造了一系列“证据”,让同学在社会上也经历了死亡。尽管实际上你才是欺负者,但因为恶意的诬告,同学却被指控……
除了主人公两人身上的恶意,这部小说还展示了校园欺凌的恶意。为什么欺负别人?“因为看不惯”,为什么看不惯?“就只是不喜欢他,没有原因”。
少年时期的恶意变成了插向他人的刀。
“他害怕的不是暴力本身,而是那些讨厌自己的人所散发的负能量。他从未想过,在这个世界上竟然会有这样的恶意存在。”
相关推荐
© 2023-2025 百科书库. All Rights Reserved.
发表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