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完《西西弗神话》之后,我长吁了一口气。
人在觉醒必然死亡的那一刻起,如何选择过完一生成了最严肃的话题。加缪更为犀利,他直接指出如果人们走向死亡是必然的,那么人是否应该选择自杀呢进一步扩展,既然人生必将结束,我们又何必要生我们做的一切是否有意义思考“人生有意义”这件事本身便是否有意义。
犹记得第一次意识到人将来会死去的时候,正是小学四五年级左右。那时不知看了什么,突然意识到,未来我们都要死去。一想到这里,我便悲伤地大哭起来。我问母亲,我们必须要死吗可以不死吗母亲神色为难,不置可否。于是我又问父亲,我一想到未来要死就好害怕。父亲轻松地回答道,你还早得很呢!我已经半截埋在土里了,哈哈哈。我觉得他们都是在逃避这个问题,因为时光如梭,几十年的差距在不可改变的死亡面前也只是短短的一瞬而已,这让我更加害怕了。我于是又问舅舅,我很担心将来会死去。舅舅回答道,我也曾这样害怕过,但是后来思考以后,我意识到让我更害怕的,是活得没有意义。
意义,第一次进入了我的脑子里。对呀,死虽然无法避免,但是生可以有意义,这也是课本里写的。于是,无数个夜晚里,我一面与死亡的恐惧作斗争,一面又思考着,什么样的人生才算有意义。随着初中到高中的成长,我逐渐意识到,人依然要受到自然法则的束缚,死亡是不可避免的,同时,思考人生意义这一件事,可能也只有人类这种高智商生物才具有。实际上,对生物来说,思考生存意义这件事本无必要。
当想通这一点以后,我便更加悲伤了起来。因为这意味着,思考人生有无意义这件事本身其实就没有什么意义。人生的意义只是人这种生物自我赋予的,是一种自我安慰、自我说服而已。当死亡来临时,我们依然要离开,这些思考不会减轻死亡的痛苦分毫。
此后,我在精神上就沉沦了很长一段时间。我开始陷入虚无主义,认为对于死亡来说,人类唯一能够做的,就是逃避这个话题而已,然后在有限的生命长度里,及时行乐。
到了大学以后,我的认知体系更加具体,且更加倾向理智。对死亡的问题,我更多从生物角度去理解,即人作为生物,死亡是最自然的新陈代谢,是正常而必然的。同时,对于万物来说,死亡和沉寂才是常态,生命反而是偶然,我们如此厌恶死亡,也是因为生物性造成的。想通了这一点,我对死亡开始“减负”,甚至对于生命也开始“减负”,我开始认为,就算下一秒死去,也没有什么可惜的。世界上每分每秒都在经历死亡,我并不特殊,我甚至开始觉得,对于人类来说,最公平的事情,便是死亡。
直到我开始接触加缪。《西西弗神话》是我看得第三本加缪的作品,它不像《快乐的死》和《局外人》那样隐晦,西西弗神话非常直白,虽然个人风格浓厚,且带有误读和偏见,但加缪对于死亡和人生意义的思考跃然纸上。
若意识到了失败的结局,便选择退出游戏,对于一个理智者来说,是及时的止损,但人生只有一次,如何止损那么应该自杀,但自杀又违背了人的生物性,所以人只有不断在这个死循环中经受折磨,这便是荒诞。
加缪告诉读者,自杀不仅违背了生物性那么简单,它更是对荒诞的妥协和投降。为了维护人类生存的尊严,即使明知终将逝去,也要努力一活,这便是人的反抗。在这个基础上,赋予人生爱、体验、勇气、征服的各类主题,则是不同个体的自我选择。总之,在死亡这个终极命题面前,人需要清醒的意识到自己最终的归属,并且勇敢的面对它,并活下去,还要活得精彩,这便是本书的主旨。
西西佛神话表面只是活着的人们必须面对的现实,对世间所有生物而言又何尝不是如此呢动物诞生、进食、排泄、繁殖然后死去,如此循环,这样有何意义难道生物的意义就是将基因保存下去动物和西西弗一样,依然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将轮回的大石推向山峰,然后又周而复始,动物不会去想这样做是否有意义,但人不同。
帕斯卡尔说过,人是苇草,是世间最脆弱的生物,但人是一颗会思考的苇草。人类的全部尊严,就在于思想。我想接着说,对于死亡的思考,是其中最深刻的一个。人在领悟死亡的终点以后,继续昂首挺胸的活着,这便是保持最高的尊严了。
相关推荐
© 2023-2025 百科书库. All Rights Reserved.
发表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