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词的发展史中,苏轼以余力作词,却开创了一片高远广阔的新天地,使他的小词得到了被重视的机会。因此,很多人喜欢苏轼并沉迷于他的词。《叶嘉莹论苏轼词》是一本传统文化著作,我最近非常喜欢读这本书。在书中,叶嘉莹先生运用多年的读词和品词经验,从根源探究苏轼词的风格、意境和韵律结构,使每个人都能更好地理解苏轼以及苏轼词的内涵。
苏轼的创作动力源于他对天下的济世理想,希望能为世间做一些贡献。然而,苏轼卷入北宋新旧党争,他的抱负只能转向词的创作。据叶嘉莹先生观察,苏轼大约在1072年开始写词,7年后已在词的创作上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格。早期的作品受到欧阳修和柳永的影响,欧阳修的作品中展现了疏放的气度和游赏的意境,而柳永的作品中则包含了男欢女爱和兴象高远的特色。尽管苏轼受到了这两位前辈的影响,但他最终超越了他们的风格束缚,创作出了气象博大开阔、充满感慨力量的作品,如《念奴娇》、《水调歌头》和《八声甘州》。
苏轼之所以受到如此欢迎,是因为他的词中展现了一种圆融豁达的处世态度,即使身处逆境,他依然热爱生活。这种态度并非偶然,而是苏轼在不断的贬谪中培养出来的。他一方面积极为当地民众做事,另一方面调整自己的心态,将失意化为胸襟的广阔。因此,苏轼和他的词都展现出逸怀浩气和神仙出世的姿态。叶嘉莹先生对苏轼的词十分熟悉,他的书中介绍了苏轼的许多作品,使人惊叹不已。例如句子“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概括了人生的意义,只有经历过风雨的人才能成为像苏轼一样的英雄。
就算是再好的作品,也需要有人懂得欣赏。叶嘉莹先生无疑是苏轼的知音,她深刻理解苏轼词中圆融豁达的特点,也懂得其中的苦涩和不甘。在这本书中,叶嘉莹先生以手写和印刷两种方式展示了自己的稿件,给人一种古色古香的感觉,具有收藏价值。这本书彰显了古典诗词的魅力。读完这本书,再去读苏轼的词,一定会有更深刻的感受。
相关推荐
© 2023-2025 百科书库. All Rights Reserved.
发表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