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一次讨论中,陈端洪教授指出,凯尔森好比粮食,盛世读凯尔森。而施米特好比药,危机读施米特。他表示,没病的时候吃饱饭是人之常情。然而,有病不吃药就等于等死。对此,高全喜教授补充道,施米特是一副药,但是这个药到底是毒药还是良药呢?
林老师解释说,施米特被认为是毒药,是因为他说出了事实之后,承认了事实的合理性,不知不觉地把它正当化了。所以,我们必须告诉病人不仅仅是告诉他们“你病了”,还要给出相应的药方。
读到这里,我深有感触。规范主义的正确性毋庸置疑。当我们得了肺炎时,饱饭比吃药更能增强身体的免疫力。只要吃饱了饭,我们就能自愈。即使需要使用呼吸机ecmo来维持生命体征,也是依靠内在的自愈力来恢复。另外,我们又怎么能确定那些药方是对症下药呢?
我们对于一个“理想的药方”有着一种渴望和热情。然而,在没有能力开具药方的时候,我们只能先吃粮食填饱肚子。不管是美国人、英国人、日本人、德国人……只要是人,都需要吃粮食。我们不能说,我国人就不需要吃粮食了。
此外,林老师说得很对。首先,我们要告诉病人自己确实病了。在学术理想的基础上,我们应该揭露现实并提供药方,这是应用规范原理批评现实的方法。因此,我们仍然需要批评现实。我们不能为了安抚病人而掩饰事实,告诉他们他们基本上是健康的,没有病。这样做就违反了规范主义的初衷。
然而,这本书对现实的揭露并不明显。因为林老师曾说过:“说了又有什么用,只是认识了问题的事实而已。”这是一种非常学者立场的观点,他默认读者已经对现实有足够的认知力,因此不再需要详细说明。但对于初学者来说,这本书可能让他们感到困惑。在他们纯净而清澈的心灵中,他们无法看到这个世界的复杂和多样性,被美好的光明迷惑,甚至认为现实就是如此明亮和美好。
另一方面,对于那些长期处于复杂叠影之中的人们来说,这本书则是一束晨曦。一旦他们看到了黎明,就不会再满足于过着混乱的日子。即使再次回到没有黎明的地方,内心深处那抹光彩也会成为他们根深蒂固的信念。
相关推荐
© 2023-2025 百科书库. All Rights Reserved.
发表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