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弗洛伊德
大部分人认为弗洛伊德是释梦的鼻祖,但实际上,弗洛伊德更是欲望理论的起源者。他将欲望分为自我确认和性欲的发泄两类,可以简单地归纳为成为的欲望和拥有的欲望。这为《自我与本我》的产生奠定了基础。
《自我的探寻》主要探讨了自我确认这部分内容。前两章解释了系统概念、无意识发现以及“本我-自我-超我”动力学的核心内容。这一部分可能不像释梦那样轻易流传,也不像弗洛伊德的“性欲发泄”理论那样引起争议,但恰恰是这部分构成了弗洛伊德理论的基础。
作者对此进行了详细的解释,让人更容易理解弗洛伊德之前被误解的理论。如果将理论引向“你”这个个体本身,将无限地接近,当接近“你”时会出现一些非常简单的结构,使它们变得富有生命力和活力。
二、自我是什么
很多人都提出了这个问题,但答案令人失望或惊喜,因为拉康认为自我是一个“他者”。
书中第三章主要解释了“他者”的概念,其中感兴趣的是自我防御机制的基本类型,即理智化这种形式。这是一种有趣的概念,原文是“不带感情地谈论感受,以隔离更内在的无意识情感冲动”。作者认为,这是人们控制可怕事物的一种方式,在这些情感内容进入意识之前就消除它们,以避免焦虑。这种形式虽然并不是最常见的防御机制,但正如作者所说,它反映了日常生活中的真实欲望。它投射了“你”的行为和无意识,可能会串联起一些不良回忆,就像倒映在水中的镜像,既真实又冷酷。
三、重建自我是否必要?
是否有过这样的时候,你走在某个事情或某个人身上的路上,这条路看似笔直,而且有一种前进的感觉,但是令人惊讶的是,这条路是一个圆圈,不管怎么绕,都没能离开起点,似乎“你”一直在原地,你感到迷惑,并开始怀疑是不是应该继续走下去,或者停下来,让混乱接管你的意识,不去思考,不去行动。
作者在第四章中详细解释了自我重建的方式以及精神分析的作用,重建自我是非常必要的共识。
但如果重建后还是回到了原点怎么办?是否还有必要重建?
四、成为与拥有
回到弗洛伊德,成为的欲望与拥有的欲望。如果你没有尝试精神分析,没有“探寻”自己,你可能还在原地徘徊,但如果你试着重建自我,你会发现,你似乎仍然回到了原地。但这似乎与之前不同。
成为的欲望会让人回归社会,攀比甚至嫉妒;而拥有的欲望则会促使人行动,让人远离、甚至摧毁。
选择,当然是“你”自己做出的。
参考书目:
《自我与本我》、《梦的解析》-弗洛伊德
《我与你》-马丁布伯
《修辞学》-亚里士多德
《厌女》-上野千鹤子
相关推荐
© 2023-2025 百科书库. All Rights Reserved.
发表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