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每读到古人生活中的闲情逸致之时,总是难免会让人心生向往。中国古代文人的一代特点,就是喜欢以文字承载思想、寄托志向。因此,他们无论是游山玩水,还是闲赋家中,从未停止创作。那些不断累积的文字作品,借唐宋期间的园林、餐馆、坊市、诗词,将《唐宋文人的风雅生活》的面貌呈现在我们眼前。
书中所写到的第一位重要的文人,便是那位乐天居士白居易。我们所看到的第一个场景是老年白居易在洛阳城外的一日游,快活自在,十足令人羡慕。等到作者在之后的内容中慢慢为我们剖析白居易的老年“退休生活”,不禁令人感叹,不管在哪个时代,要想过上这般自在的日子,还得有相当的经济实力才行。
白居易从五十八岁开始,到七十一岁离世,一直在洛阳的园林之中过着半隐居的生活。这离不开当时唐王朝给予他这样的官员的福利政策,退休之后可以领半薪。卢建荣在介绍洛阳园林兴起之时,好好帮我们算了一笔账。虽然没有具体的数字,但建造一座园林所耗费的金钱是极其庞大的,更不要说之后长期的维护修缮费用,更何况那些园主还有家人和仆从这么多张嘴要吃饭。要不是有退休之后的半薪收入,白居易也过不上那种令人羡慕的生活。
话又说回来,在那个时代,很多人是耐不住寂寞的,都要在朝堂之上争权夺势。白居易偏偏反其道而行,做一个耐得住寂寞的人,致仕归隐。园林的作用就此体现出来,园主可以借自然胜景疗愈他们官场所受伤害。可以在园中进行文字创作,文化知识生产也就生生不息。
到了两宋时期,北宋时洛阳依旧是大型园林的根据地,北宋亡国之后,南宋一些知识分子寻找北宋亡国的代罪羔羊,相信李格非的反园林文化是真理。认为园林文化代表了骄奢淫逸铺张浪费等等不良作风,殊不知北宋亡国有更多更主要的原因存在,何况到了南宋,苏杭一带虽不见北宋时期的大型园林,小型园林却如雨后春笋般兴起,这是文化的需求在呼唤。
千百年过去,如今依旧有人在酒馆钱别,但能够题诗作序的人寥寥无几。洛阳的牡丹、苏杭的园林依旧留存,其中承载的文化又有几人知。
相关推荐
© 2023-2025 百科书库. All Rights Reserved.
发表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