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后记部分得知,本书是由《文化中国》的电视节目文字稿基础上修改而来。因此文字有一定的口语化程度在所难免。不过正如吴宗国老师序言中所说:“把历史的智慧送到大众手中,让大众也能享受历史的精彩和深邃,这是史学工作者的神圣使命。”本书本着让读者更加了解历史上真实的唐太宗李世民及其在位时期出现的“贞观之治”局面是很成功的。
关于李世民的传记作品已有许多,本书又有何独特之处呢?序言里交代到,本书从细节入手,让读者更加亲切地感受到一个活生生的唐太宗。通过一些具体事件和情节来揭示唐太宗的辉煌一生,通过就事论事的议论,与读者一起讨论唐太宗的内心世界和思想。
普通大众对唐朝的印象,多出自于《隋唐演义》、《说唐》等小说或影视作品。熟悉的人物以秦琼、程咬金、尉迟恭、单雄信、徐懋功等为主。本书运用新旧唐书为主要史料,与小说评书进行对比,对这些大众熟悉的历史人物故事进行了讲述,让读者去了解真实的历史。
本书主体部分从李世民的身世之谜和太原起兵说起。再到发动玄武门之变夺位,继而讲述辅佐李世民继承皇位、治理国家的主要人物。包括一生贤德的长孙皇后、铁杆谋臣“房谋杜断”,以及一众武将秦琼、尉迟敬德、文武兼备的李靖、徐世勣等的故事。唐太宗李世民在位时期,能够出现“贞观之治”这样的“治世”社会,与皇帝的知人善任、广得民心,君臣的和谐、同心同德是脱不开关系的。
附录部分是作者刘后滨教授对贞观之治的几篇学术论文。内容包括从贞观之治看中国古代政治传统中的治世与盛世、贞观之治政治风气的建设等。所谓“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贞观之治时期形成的良好的政治风气,得益于君臣的共同努力,他们之间的君臣关系,蕴含着值得我们深刻思索的智慧,如何处理上下级关系,营造公正和谐的工作环境,贞观君臣的态度和心理都有许多可借鉴之处。
此外,附录中的最后一篇论文基于唐太宗即位之初“诸将争功”事件的个案分析,来对《资治通鉴》叙事中的史事进行考订和历史重述。通过对《通鉴》与《唐会要》、《新唐书》、《旧唐书》等史料记载进行对比,抽丝剥茧地得出结论:《通鉴》的叙事并未完全突破《汉书》中的论功争功叙事模式,但它和唐代国史、实录相比,其能够尽回避史源中不合理之处。其叙事手段,在重新理解唐初历史的过程中,“当场争功”与“论秦府旧人”建立逻辑关联,而现场质疑九月二十四日诏令的李神通,被描绘成李世民的对立面,反映出《通鉴》对“资治”的追求。
总体观之,本书对唐太宗李世民从太原起兵到开创“贞观之治”的过程作了详细的讲述,对大众耳熟能详的秦琼、尉迟恭等人作了真实历史的还原,故事生动精彩。附录的论文部分,关于《资治通鉴》中对弹劾李靖和“功臣之争”的描述的两篇研究文章,读来受益匪浅,对研究《通鉴》的叙事模式和结构有很大的启发。
相关推荐
© 2023-2025 百科书库. All Rights Reserved.
发表评价